這在倫敦就是很大的不同。倫敦的劇場,很多都是劇場主導的。每一個場地都有它的藝術總監,安排場地每一季的演出節目。所以大部份的劇場,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,也有各自的 fans。另外有些劇團,會安排自己的演出巡迴不同的劇場。這些劇場大多是比較社區的劇場,觀眾多是學生和社區人仕。雖然說是社區劇場,但它跟香港的社區會堂很不一樣。倫敦的社區劇場都是很正規的劇場,和上環文娛中心一樣,台燈聲樣樣齊,而且是有 酒吧的 ……
很高興,香港越來越多劇團建立自己的黑盒劇場。這樣,劇團的創作就不用受場地所限,更容易控制劇團的節目。但是,民間劇場尚未受到大家重視。大部份觀眾還是喜歡到城市電腦售票網買票,並不習慣網上預留的方式;而且因為政府條例所限,劇場只可以半地下方式運作,宣傳亦很受限制 …… 面對重重難關,劇團很努力想突破,但總是欠了點幫助。
有什麼可以讓他們的路走得輕鬆一點?你有沒有提議?
~感受舞台,等於感受生活~ 共勉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