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前的文章已經說過,Benedict Andrews 用當代英語重寫了整個劇本,而舞台的設計也是重意景多於寫實。那麼,演員如何適應,就成為了演出的關鍵。
另外,就是演員與觀眾的距離。前一篇不是說,導演用桌子併成一個平台嗎?但演員不只在平台上表演,也會在平台下表演。就在我座位的正前方,一開場便有一個女演員,在距離我不足半米的距離演戲!在那一刻,我真的看呆了,因為她對整個舞台,甚至是整個劇場的空間都是那麼自在 …… 真是一個漂亮的女演員。(我指的漂亮不是她的外表,而是她演戲時所散發出的光芒)
要達到如此自在,演員在劇本下的功夫可不少。Benedict Andrews 把劇本整體速度加快了,所以演員整體的速度感覺上也是快的,但明顯地他們對原劇本的細節都很清楚。縱然舞台的焦點很乾脆利落的一個跳一個,但在焦點以外的演員,也很清楚地進行自己的故事,以便之後焦點落回他身上的時候可以把故事接上。所有演員都在舞台上發展自己的故事線,互不干擾,而且流程清楚 … 尤其是第一場,舞台上滿滿的是人,但我總可以知道故事發展到那裡;在我偷看其他演員時,舞台上總有其他細節我可以看。
另外,就是演員很信任佈景的設計。在他們的眼中,舞台的所有東西都很真實……雖然觀眾看到的佈景都是很虛的。所以他們可以很自在的走來走去,跳上鋼琴,攀上桌子 … 演員心中的角色很實在,但他們的動作卻有點超現實…兩者很微妙的配合,形成了一種很特殊的風格。
這一點也不容易,演員要很開放,而且技巧很高才能做到……
不知道我將來能否碰上這樣的演員呢?期待著……
~感受舞台,等於感受生活~ 共勉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